首页

冰城玫姿第一视角

时间:2025-05-24 11:46:30 作者:浙江义乌商户忙接单、忙生产、忙发货 “质量好、市场大,就不愁卖” 浏览量:37362

  央视网消息:巡天望远镜让我们更好地看清宇宙,而卫星遥感技术则能让地球人更好地看清自己。今天(9月17日)12时13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将遥感三十九号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送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此次任务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第488次飞行。

  数百颗在轨遥感卫星守护“美丽中国”

  卫星遥感技术以卫星为平台,搭载多种传感器对地球表面进行观测,以获取地面的水、植物、土地、大气等一系列生态环境状况。

  近几年,通过卫星遥感技术,我们可以从太空的视角越来越多地欣赏到地球的各种美景,在这背后是我国遥感卫星陆续实现了多项突破。中国国家航天局的最新数据显示,目前中国在轨稳定运行的300千克以上的卫星有300余颗,居世界第二位。在轨遥感卫星200余颗,实现了16米分辨率卫星数据1天全球覆盖。

  我国北斗基站首次在西沙海域投入使用

  国产高分卫星的“眼睛”可以为船舶指明方向。近日,我国西沙北礁灯塔和浪花礁灯塔完成了北斗船舶自动识别系统岸基基站的新建工作。两座北斗基站首次在西沙海域正式投入使用,解决了我国船舶自动识别岸基系统在该海域的覆盖盲区问题。

  据了解,两座基站采用我国自主研发的北斗定位系统,基站的船舶自动识别系统数据均接入我国船舶自动识别系统岸基系统,使用北斗卫星通信技术进行数据传输。为三沙船舶航行监管、岛礁生态保护等方面提供有力支撑,为南海船舶航行提供更加安全、可靠的导助航服务。

  深空探测公布新规划 探月探日再进一步

  从仰望到追逐,从理想到现实,一个又一个中国印记留在星辰大海。未来,中国航天人的目标还要聚焦深空。

  近日,第十届航天技术创新国际会议正在上海举行,航天专家表示,2026年即将发射“羲和二号”探日卫星,计划开启我国太阳立体探测时代,发射后将探索太阳活动区磁场的起源、演化和研究太阳爆发对地球的影响。

  除了对太阳的探索之外,我国探月工程也在稳步推进中。今年,我国宣布中国载人月球探测工程登月阶段任务已启动实施,2030年前实现载人登月科学探索,未来中国人建设的月球科研站、能长期驻留的月球基地,都值得我们期待。 【编辑:付子豪】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据介绍,展示车辆通过应用柔性平台扩展技术、车辆应用便捷化技术等前沿科技,不仅提升了作业效率,更在环保方面树立新标杆,为山西城乡环境改善带来一股“绿色旋风”。

报告称2023年中国在建核电工程稳步推进

全国检察机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践行司法为民宗旨融入到刑事检察工作各环节、全过程,持续做实人民群众可感受、能体验、得实惠的检察为民。

2024横店马拉松鸣枪开跑 在电影的历史长卷里“狂飙”

有记者提问:7月28日至29日,日美外交安全“2+2”会议、日美“延伸威慑”部长级会议、美日印澳“四边机制”外长会相继在东京举行,其中日美外交安全“2+2”会议联合声明指责中国外交政策。中方对此有何评论?

送别!南京大屠杀幸存者照片墙再熄灭五盏灯

浩瀚的太平洋见证着中华文明同秘鲁文明跨越时空的交流互鉴,也记录下这对相隔万里的“邻居”持续深化的友好合作。以钱凯港为起点,连接东西方的海上丝绸之路同纵贯安第斯山脉南北的印加古道,在新时代奏响亚拉陆海新通道的合奏曲,为秘鲁乃至广大拉美和加勒比国家开辟共同繁荣的幸福之路。

记者:2024年全国两会召开之际,今年民建中央向政协大会提交哪些提案和发言?今年重点关注哪些领域?前期为准备提案做了哪些工作?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